作者及其成果
-
- 陳友駿
- 研究員
- 亞太研究中心
- 世界經濟研究所 區域經濟室主任
-
chenyoujun@www.dxysolutions.com
chenyoujun@www.dxysolutions.com
非本院作者
- 海洋安全視域下的中國海權戰略選擇與海軍建設
- 中國—東盟海洋合作:進程、動因和前景
- 中國南海歷史性權利探析——以中菲“南海仲裁案”為視角
- 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中立政策評析
- 關于磋商“南海行為準則”前景的分析
- 論南海問題“東盟化”的發展——東盟政策演變與中國應對
- 東南亞地區海事安全合作的國際化:東盟海事論壇的角色
- 海洋強國崛起的經驗總結及中國的現實選擇
- 亞太再平衡戰略下的美新伙伴關系
- 美菲同盟關系的戰略轉型與南海問題
- 民進黨南海政策是向美國交心
- 談菲律賓總統訪華
- 東盟為何未理會南海仲裁案
- 香格里拉對話會防務外交的實質是什么?
- 菲律賓仲裁案判決與中國之應對
- 謀劃南海問題需要戰略高度
- 美國的“航行自由行動”與國際海洋法斗爭
- 如何看中國東盟合作中的“雜音”
- 《公約》難以為南海仲裁案相關問題的裁決提供依據
- 從“延長與印度石油公司在南海海域合約”看越南野心
21世紀10年代日本軍事戰略的嬗變態勢及動因分析
陳友駿
于娣
2020-10-16
日本
防衛計劃大綱
軍事戰略
中日關系
簡介
2010年以來,日本《防衛計劃大綱》已進行3次修訂,其內容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突出強調所謂來自中國的威脅;防衛理念升級為“多維度綜合防衛”;在延續“一體兩翼”思路的基礎上,戰略布局兼顧陸海空傳統空間和太空、網絡、電磁波等新領域;愈發重視強化自衛隊的能力等。一方面,這是為了實現其“政治大國”戰略,并滿足國內利益集團的訴求;另一方面,美國所施加的壓力和全球安全環境的變化也迫使日本做出調整。在《防衛計劃大綱》的指導下,日本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如迎合美國戰略以“借船出海”、極力渲染“中國威脅論”、加強“2+2”合作機制、推動修憲進程以及同他國頻繁進行軍事活動等。因此,在肯定日本新版《防衛計劃大綱》的隨機應變性的同時,也應當警惕日本頻繁修改《防衛計劃大綱》背后的真實動機。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