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毛瑞鵬
- 副研究員
- 海洋和極地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所
-
maoruipeng@www.dxysolutions.com
maoruipeng@www.dxysolutions.com
- 新開發銀行的發展創新
- 新開發銀行的發展創新
- G20與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
- 全球經濟治理:新挑戰與中國路徑
- 論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的發展——理論建構與內核深化
- 日本民主黨時代的對俄關系及戰略性展望
- 亞太兩強競爭性合作格局趨勢與中國外交
- 亞太區域架構變動的現狀與前景
- 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前景與中國
- "保護海外能源利益" 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中澳對話:G20與地區倡議”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民進黨南海政策是向美國交心
- 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態勢、中國的新角色及中國智庫的新任務
- 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態勢、中國的新角色及中國智庫的新任務
- 談菲律賓總統訪華
- 接力杭州峰會,續寫世界和平發展新篇章
- 中國推動G20發揮全球治理的領導作用
- 成玉麟接受新華社采訪,從日本視角評述G20杭州峰會
- 巴西總統可能是最需要G20的人
- 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 共筑人類社會美好未來
拜登贏得美國大選,被不少人認為是對振興多邊主義具有積極意義的事。基于拜登已有的一些表態,相關各方都在期待新一屆美國政府未來將會重返國際合作大家庭。世界期待盡快擺脫全球治理懷疑論者所造成的巨大陰霾,愿望可以理解,但同時也仍需冷靜,尤其需要審視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當前面臨的一些突出障礙。唯有努力克服這些障礙,才能真正發揮國際組織在構建更加美好世界過程中的作用。
第一,國際組織要克服美國霸權衰落所造成的兩難。美國是戰后國際組織興起的重要推動者。如今,美國對國際合作的政治承諾和資源投入,對于國際組織仍然具有難以替代的價值。
但一方面,隨著霸權衰落和國內民粹主義蔓延,美國對其承擔的大國責任越來越具有選擇性。特別是近年來,美國對于那些它認為對美國利益幫助不大的國際組織,大幅削減甚至終止資助。美國國會也往往在其中扮演消極角色。這將極大制約美國新政府對多邊主義的投入。
另一方面,美國在挽救霸權衰落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對國際組織的控制力度,其與多邊機制所固有的民主特性之間的矛盾持續加深。今年9月,美國甚至打破慣例強硬推進本國官員擔任美洲開發銀行行長。美國兩黨對謀求重新控制國際組織具有共識,差別僅在于方式不同而已。為此,在爭取美國的政治和財政支持的同時不被美國所控制,對于國際組織維護自身的合法性是一個重要課題。
第二,國際組織應避免淪為大國戰略競爭的戰場。大國間的協調與合作對于國際組織發揮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可以從冷戰期間和冷戰后聯合國的不同表現得到充分證明。但近年來,美國挑起大國戰略競爭,在聯合國等多邊機制與中國、俄羅斯及歐盟成員國間的矛盾明顯加劇。這導致國際機構呈現出嚴重的分裂趨勢。2017年是1988年以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否決權使用最高的一年。2019年安理會通過的正式決定則是1991年以來的最低點。
作為主權國家間開展合作的制度性平臺,國際組織不可避免地受到大國關系的影響。然而,國際組織仍應弘揚國際公平正義原則,努力發揮輿論引導、制度約束、居中調解等多方面功能,積極抑制某些大國利用國際組織遏制、打壓和抹黑所謂的競爭對手。
第三,國際組織應努力適應全球治理的新要求。國際組織是多邊主義發揮作用的主要載體,是多邊主義理念和原則得到落實不可或缺的平臺。現行全球治理體制機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均存在明顯不足,導致多邊制度安排和價值體系受到質疑。
一方面,需要以國際關系民主化為方向推進全球治理體制機制改革。在此過程中,全球治理應該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各國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當前,尤其應優先解決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話語權嚴重不足的問題。
另一方面,國際組織防范和應對全球危機的能力亟待提高。面對新冠疫情,聯合國、世衛組織等全球治理機制雖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實際行動過程中仍因各種干擾頻繁受阻。尤其是責任與權力之間的不匹配,制約了世衛組織在阻斷疫情蔓延和減小疫情負面影響方面的作用。
面對日益復雜嚴峻的全球性挑戰,國際社會期待國際組織發揮領導作用、制定整體性應對方案和促成各方協調合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呼吁以創新方式思考全球治理,提出建立一種網絡化的多邊主義,將聯合國系統、區域組織、國際金融機構及其他機構結合起來。我們相信,盡管前路并不平坦,但國際組織的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文獻來源:環球時報,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