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祝鳴
- 助理研究員
- 西亞非洲研究中心
- 全球治理研究所
-
zhuming@www.dxysolutions.com
zhuming@www.dxysolutions.com
- 論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的發展——理論建構與內核深化
- 日本民主黨時代的對俄關系及戰略性展望
- 亞太兩強競爭性合作格局趨勢與中國外交
- 亞太區域架構變動的現狀與前景
- 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前景與中國
- "保護海外能源利益" 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新時期中國國際角色定位的內涵與意義
- 中國周邊安全的新認知: 特點、功能與趨勢
- 中美中東政策比較——理念、政策與貢獻
- 日本海洋戰略的內涵與推進體制 — — 兼論中日釣魚島爭端激化的深層原因
- 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態勢、中國的新角色及中國智庫的新任務
- 中國領導人12年來首訪埃及 經濟合作人文交流再添活力
- 習主席訪問埃及的三重意義
- 中俄關系2015:高調前行、道路曲折
- 起點?亮點?重點——中非合作進入新階段
- 三個“非常”好的中津關系
- 習總稱南非“同志加兄弟”有何玄機?
- 2015后的中非關系將步入新的時代
- 發展中國家建構自己理論的必要性
- 中國智慧與力量造福世界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國日趨嚴重。非洲作為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其疫情發展情況一直成為國際社會與學術界密切關注的焦點之一。因為非洲絕大多數國家基礎設施薄弱、醫療資源匱乏,一旦疫情在那里大幅蔓延并失控的話,那后果將不堪設想。據非洲疾控中心5月7日發布報告,非洲新冠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5萬例,達51698例,累計死亡2012例。非洲各國對自己應對能力的不足也有清醒的認識,因此自疫情暴發以來就一直呼吁國際社會向非洲提供相關的醫療援助。
圖為央視新聞連線中國派駐非洲疫控中心高級顧問王曉春
中非歷來是命運共同體。多年來,中國與非洲在對方遇到危難之時,一直竭力相助,印證了雙方是真正的患難之交。此次,中國還是一如既往竭盡所能地幫助非洲應對疫情。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非洲的幫助呈現出有別于他國可圈可點的兩大特征。
首先,中國對非洲的醫療幫助具有戰略性和長期性,而非被動消極的應對。世界衛生組織就曾批評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長期以來,對待傳染病疫情和公共衛生危機,往往普遍陷入“恐慌—忽視”循環,即危機消失后,我們選擇“忽視”;當疫情暴發時,則采用“危機—應急”模式加以應對。但中國的情況卻與之不同,中國對非洲的醫療援助并非始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機。自1963年以來,我國累計向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71個國家派出醫療隊員2.6萬人次,診治患者2.8億人次,為非洲培訓醫務人才8萬人次。疫情在非洲暴發以來,無論是中國的援非醫療隊還是中國培養的大量非洲本地醫護人才馬上投入了抗擊疫情的戰斗。例如,自3月14日赤道幾內亞報告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援赤幾中國醫療隊迅速行動,全力參與赤幾疫情防控工作。
圖為中國醫療隊醫生在赤道幾內亞開展疫情防控宣教工作
其次,中國在非華僑華人以及企業表現亮眼,有力反駁了部分西方輿論此前經常污名化中國企業只是掠奪非洲當地資源的歪理邪說。在非華僑華人除了積極為當地政府和相關機構捐款捐物外,中資企業還發揮了中國“基建狂魔”的專長,克服重重困難拼命趕工為當地完成了多處非方所需的重要醫療設施。
筆者曾多次前往非洲多國從事學術調研,深知在當地經常停電停水、各種建筑和生活物資經常短缺或價格畸高的情況下要按時完成各種工程項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這種奇跡確實發生了。例如,威爾金斯醫院在3月初被指定為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的新冠肺炎定點隔離和診療醫院。當地中資企業所負責的升級改造項目于3月13日開工,僅花費10多天時間,就于30日順利竣工并交付津方使用。升級改造后,醫院基礎設施和診治條件得到大幅改善,治療病患能力大大提升。
上圖為經過升級改造后的威爾金斯醫院
古詩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一位正在非洲布基納法索的華商朋友就告訴筆者:布基納法索日前疫情危急,內閣數名部長已經患病倒下。歐美多國卻只顧自保,紛紛開展撤僑行動。與之相反,中國卻知難而上、急對方之所急成為跨國救援行動的“逆行者”—— 近日,中國政府宣布向布基納法索派遣抗疫醫療專家組,并已于4月16日啟程。
在布基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中國政府派遣的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在機場留影
可預料的是,中國和非洲在此次抗疫斗爭中締結下的深厚友誼將繼續為中非友好大廈添磚加瓦,成為后人傳頌的佳話。
文獻來源: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公眾號,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