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葉青
- 副研究員
- 西亞非洲研究中心
- 外交政策研究所 所長
-
yeqing@www.dxysolutions.com
yeqing@www.dxysolutions.com
- 論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的發展——理論建構與內核深化
- 日本民主黨時代的對俄關系及戰略性展望
- 亞太兩強競爭性合作格局趨勢與中國外交
- 亞太區域架構變動的現狀與前景
- 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前景與中國
- "保護海外能源利益" 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新時期中國國際角色定位的內涵與意義
- 中國周邊安全的新認知: 特點、功能與趨勢
- 中美中東政策比較——理念、政策與貢獻
- 日本海洋戰略的內涵與推進體制 — — 兼論中日釣魚島爭端激化的深層原因
- 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態勢、中國的新角色及中國智庫的新任務
- 中國領導人12年來首訪埃及 經濟合作人文交流再添活力
- 習主席訪問埃及的三重意義
- 中俄關系2015:高調前行、道路曲折
- 起點?亮點?重點——中非合作進入新階段
- 三個“非常”好的中津關系
- 習總稱南非“同志加兄弟”有何玄機?
- 2015后的中非關系將步入新的時代
- 發展中國家建構自己理論的必要性
- 中國智慧與力量造福世界
- 《地方參與中非合作研究》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
- 中國外交與和平發展
- 《中國與拉美國家相互依賴模式研究》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國家民族”建構研究
- 《中國與拉美國家相互依賴模式研究》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
- 歐盟社會政策研究
- 歐盟社會政策研究
- 《北極合作的北歐路徑》
- 競爭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網絡安全新議程
- 中美關系正常化歷史上的四次關鍵戰略協作的啟示
- 美國區域經濟合作倡議的內涵、反響及前景
- 更多錯失良機的悲劇:新冠疫情中的新興與發展中經濟體的人力和經濟損失
- 錯失良機的悲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經濟損失
- 錯失良機的悲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經濟損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協作抗擊新冠病毒:作用、經驗與啟示
- 全球協作抗擊新冠病毒:作用、經驗與啟示
1月4日,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所長葉青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采訪,就國際格局演變及未來中國如何參與全球治理等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變局:國際格局日趨均衡
新世紀以來,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發展加速,國際格局日趨均衡,國際潮流大勢不可逆轉。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折點上。世界多極化趨勢越發明顯。一方面,當前的國際體系最早發端于西方,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為基礎,西方一直占絕對主導地位。現在,隨著新興國家群體性崛起,發展中國家作為整體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對世界的貢獻越來越大。”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長葉青接受本報采訪時說,“另一方面,原有的國際秩序以國家為中心,現在包括專業團體、跨國公司、非政府組織、個人等在內的非國家行為體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球治理的主體日趨多元化。”
多極:發達國家仍占主導
在以西方制定的規則為基礎的體制中,美國長期是領導者。但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引發盟友焦慮。最近的例子莫過于美國準備今后兩年削減超過2.85億美元的聯合國經費。美國此舉引發國際輿論關注,這可能意味著特朗普政府向全球宣示:從今往后,美國在所有國際事務中都將堅守“美國優先”的基本原則,而國際義務和責任將根據這一原則而退居其次,并有所取舍。
“在如今這個大變局中,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大幅度削弱,越來越力不從心。同時,正如特朗普當選、英國脫歐等事件所展示的,西方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意愿也大幅度下降。”葉青說,“但是,西方國家不愿放棄長久以來享有的特權和優越感。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則希望改革現有的國際政治格局以反映力量對比變化。雙方的訴求自然產生了矛盾。”
未來:中美需要相向而行
如何推動全球治理格局體系向更完善的方向發展?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美。面對全球性挑戰,中美兩國的合作不可或缺。
習近平主席指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美兩個大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發展繁榮方面擁有共同利益更多了,肩負責任更大了,合作空間更廣了。一個健康穩定發展的中美關系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為優化全球治理,中國積極貢獻著智慧與方案。無論是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還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表現讓世界喝彩。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中國的一系列主張與倡議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和發展中國家的支持。比如‘一帶一路’建設短短幾年就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對于美國代表的西方國家而言,全球治理格局的改變意味著他們要放棄長久以來享有的利益和特權。因此,雙方注定會保持既合作又競爭的態勢。”葉青說。
“在全球治理中,大國理應發揮引領性作用。大要有大的樣子。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包攬一切。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同時,也必須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中國依然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葉青說。
文獻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年0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