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 李秀石
- 研究員
- 亞太研究中心
- 國際戰略研究所
- 論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的發展——理論建構與內核深化
- 日本民主黨時代的對俄關系及戰略性展望
- 亞太兩強競爭性合作格局趨勢與中國外交
- 亞太區域架構變動的現狀與前景
- 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前景與中國
- "保護海外能源利益" 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 新時期中國國際角色定位的內涵與意義
- 中國周邊安全的新認知: 特點、功能與趨勢
- 海洋安全視域下的中國海權戰略選擇與海軍建設
- 中美中東政策比較——理念、政策與貢獻
- 民進黨南海政策是向美國交心
- 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態勢、中國的新角色及中國智庫的新任務
- 談菲律賓總統訪華
- 東盟為何未理會南海仲裁案
- 香格里拉對話會防務外交的實質是什么?
- 菲律賓仲裁案判決與中國之應對
- 謀劃南海問題需要戰略高度
- 美國的“航行自由行動”與國際海洋法斗爭
- 如何看中國東盟合作中的“雜音”
- 中俄關系2015:高調前行、道路曲折
日本海洋戰略的內涵與推進體制 — — 兼論中日釣魚島爭端激化的深層原因
李秀石
2013-04-01
日本海洋戰略
基點海島
釣魚島爭端
海洋安全
簡介
2007~2012年, 日本政府完成了構建海洋戰略法制體系的工作,其中包括防衛領域的政策。日本海洋法律體系涵蓋經濟、軍事、外交、環保等各領域,提出了“確保超過國土面積約12倍的管轄海域” 的戰略目標,決定優先保全決定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外緣的基點海島,基點海島的低潮線周圍的土地收歸國有。日本政府對臼韓、日俄爭議島嶼采取例外措施,但對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實施“國有化”。安倍上臺后,用更強硬的手段應對中方的反制措施。日本有戰略有計劃地激化釣魚島爭端,嚴重破壞了中日戰略互惠關系。日本海洋戰略的推進體制,在對中國維護海洋主權、管理和開發海洋的體制與能力形成挑戰的同時,也為中國建設海洋強國提供了參考。
正文